垃圾再生回收能否迎来暖冬?

    “在目前市场经济低迷、大宗废旧物资低价回收、盈利空间不断降低、大批回收人员纷纷退出回收行业的情况下,可再生垃圾回收应比照公益事业的模式,以正确方式引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垃圾减量和无害化处理。”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刘泰原日前向记者表示。9月中旬的一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社区的一栋居民楼前格外热闹。大约九时左右,记者看到络绎不绝的居民拉着手推车,将装满废旧衣物的编织袋,源源不断地送到公安大学社区“闲置衣物回收捐助服务”的活动现场。现场的志愿者告诉记者,这个活动是落实北京市民政局委托北京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开展的公益服务项目,项目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开展衣物回收、环保宣传以及设立衣物便民回收箱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参与衣物回收爱心捐助,减少废旧衣物被当成垃圾填埋或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次生污染。附近的居民都非常支持,每次活动交投的衣服,相关部门都以赠送小礼品的形式答谢居民,捐赠衣物的居民奉献了爱心还能得到小礼品也都非常高兴。在现场,记者见到了该中心主任刘泰原。废品回收站点建设标准化刘泰原告诉记者,北京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无证无照经营、环境脏乱,无论是经营还是管理都处于自发而无序的状态,为改善再生资源回收现状,经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批准,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规范建设服务管理”是这个服务中心主要服务职能之一,自成立以来,以承担落实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持续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规范建设工作,目标是协助政府相关部门改善再生资源回收不利现状,推动可回收垃圾回收利用体系规范化建设,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培训提升回收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二是按照“六个统一”(统一规划选址、统一回收服务证件、统一回收标识、统一收集运输车辆、统一围挡、统一培训)的标准升级改造符合规划的回收站点,三是开展低价值垃圾回收、宣传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市的再生资源回收大致分3个层级:一是社区回收员,一般是流动商贩;二是卡车收集点,一般是无照经营,每个街区都有;三是回收市场,一般是回收企业。据刘泰原介绍,由于市场行情低迷,低端业态外迁,导致大型废品回收市场从10年前的几百个,降至现在的不足20个,北京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符合规划建设的只有一个建在朝阳区循环经济园区内,建成后至今没有开业。现有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近期也将面临产业转移或按照违章建筑被拆除,因此,规划建设专业化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迫在眉睫。另外,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现状与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极为不相适应。刘泰原表示,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今后将在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支持指导下,加快按照“六个统一”的标准,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范建设,改善再生资源回收不利现状,实现两网融合,促进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六个统一”中统一规划就是指废品回收站点的选址,原则上要避开党政机关、部队、学校、河流50米以外,不影响居民出行,不影响交通,且做到各站点有合理的距离。那为什么要设立这些回收服务点,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呢?刘泰原认为:废品回收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服务功能之一,也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重要手段之一,虽然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脏乱无序,但也不适合一刀切全部取缔,而通过有效的服务管理,提高回收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加强管理改善现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从另一方面讲,再生资源回收是一项服务,而且是一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服务,没有两三年的从业实践经验和学习,难以辨识和鉴别100多个品种的再生资源,不能辨识和鉴别再生资源品种、品质、真伪,就无法给出合理的收购价格。比如说,沙发座垫的回收价值不大,再利用率低,而底座上的滑轮却可以再利用,回收人员会将其拆解下来,所以,你会看到路边被拆掉了四角滑轮的“无脚”沙发。也就是说,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物品,很容易地会被职业的回收人员辨识并分拣出来,剩下的低值废品,如废衣物、废塑料(袋)、铁罐、包装盒、废玻璃、牛奶袋等,就没人去回收了。而建立规范化的回收机制,比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公益社会组织到社区直接开展低值物品回收、宣传引导活动,对垃圾减量和无害化处理,会大有益处。居民垃圾分类重在引导刘泰原认为,我国目前阶段对垃圾强制分类只能在企事业单位实行,在没有法律支撑的前提下,社区强制垃圾分类或许尚早。主要原因还是制度设计方面有待完善。目前,无论是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制度建立,还是资源回收的公共投入方面都处于探讨阶段,许多有实力、有规模的环保企业还没有进入到这个行业,回收利用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同时行业管理模式、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还不明确,总停留在概念阶段。比如,因执法依据不统一,多年来的证照问题就难以解决:在对回收人员和站点的收编过程中,就出现了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不统一而造成的执业“尴尬”。市级政府批准开展再生资源网点规范建设,区级主管部门不支持甚至阻止;工商部门同意采取“一照多点”的形式经营管理废品回收站点,但属地的城管执法部门仍然将这些回收站点作为无证无照的违法对象,予以处罚。所以说,管理机制与规范建设要同步,避免强制回收也陷入执法的“尴尬”。财政资金补贴该落在何处来自生活源的垃圾大体上分3类:可回收的废品和低值可回收的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后两类不在讨论之列,而可回收废品已形成资源利用的产业链。刘泰原认为,政府的资金应补贴在部分低值废品回收阶段,回收低值废品难以盈利,可以鼓励公益社会组织边回收边宣传,有利于真正实现垃圾减量,特别是对部分有害垃圾,如荧光灯管、过期药品、锂电池等单独收集,对末端垃圾处理环节,减少污染排放,也是有益的。但这的确需要回收领域的科技创新,需要将低值回收物变废为宝的技术和设备的支撑。避免因低值回收无效而产生垃圾增值,那会给末端处理设施造成更大压力,属于“帮倒忙”。